同样是种牙为什么医生对50岁和70岁患者方案完全不同?
骨量差异
牙槽骨是种植牙的“地基”
而骨量会随年龄增长自然流失
50岁与70岁人群的骨量差异
直接决定了种植体的选择和手术成功率
案例对比:
50岁张女士:单颗缺牙,骨高度10mm,直接植入瑞士ITI种植体,3个月完成修复。
70岁李爷爷:半口缺牙,骨高度仅3.5mm,需先进行上颌窦提升术+骨粉填充,6个月后才可种牙。
手术风险
50岁人群
常见风险:轻度高血压、初期糖尿病(可控)
手术适应性:多数符合条件,术后愈合较快问
70岁人群
高风险因素:重度骨质疏松、心脑血管疾病、未控糖尿病(需多学科评估)
手术限制:约30%高龄患者因全身状况不佳被迫选择镶牙
专家建议:70岁以上患者术前需完成心电图、凝血功能、骨密度检测,并由内科医生联合评估
种植体选择
50岁人群
推荐品牌:瑞士士卓曼、瑞典诺贝尔(终身质保,适合长期使用)
设计重点:优先选择骨水平种植体,减少未来骨吸收风险问
70岁人群
推荐品牌:韩国奥齿泰、美国皓圣(性价比高,适合半口/全口修复)
设计重点:选用宽颈、短植体,适应骨量不足;结合即刻负重技术缩短疗程
避坑提示:韩系种植体价格虽低,但需确认是否为原厂授权(部分诊所使用仿制体,失败率高达40%)
维护成本
50岁人群
自主维护:每日使用冲牙器+牙线,每年1次专业清洁
使用寿命:平均20-30年(保养得当可达终身)
70岁人群
依赖护理:需家属协助清洁,每半年复查骨结合情况
额外支出:骨增量手术费(约8000-2万元)、频繁调整基台(年均2000元)
权威建议
50岁人群
趁骨量尚可,尽早种牙避免拖延至骨流失;优先选择数字化导板种植,精准省时问。
70岁人群
若骨量不足且伴有慢性病,可考虑“All-on-4”半口种植(4颗植体支撑12颗牙),降低手术创伤。
种牙不是年轻人的专利,但年龄差异带来的骨量、健康、维护成本差异不容忽视。
无论50岁还是70岁,核心在于精准评估、科学选择。
一口好牙的终极目标,是让每一口饭都吃得香,每一个笑都自信从容。
END
存牙请联系客服